列表页top

您现在的位置:新闻首页>明星娱乐

2号站官网汨罗江畔:民族激情中华魂

2023-09-02 11:39织梦新闻网编辑:admin人气:


二号站官网注册,2号站网址多少?

端午节前夕,我们来到汨罗大地,到玉笥山屈子庙凭吊诗人灵魂,在汨罗江畔寻觅三闾大夫的足迹,在民间体味端午节前的气氛,向专家请教端午文化价值指向,领略这块土地上的端午文化深厚底蕴。我们看到了路边许多“龙舟故里,端午源头”的标牌;我们听到了五月五龙舟竞渡前操练的“咚咚”鼓声;我们在市场看到了正在热卖糯米、甜酒、雄黄;我们闻到了飘荡在城乡粽叶艾蒿菖蒲的清香,真是“这端午,那端午,处处是端午”!人们都在精心准备、热切企盼着端午这一大戏的上演。
 
“端午节”已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散发传统文化魅力的“汨罗江畔端午习俗”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。今年起,端午和清明、中秋成为国家法定假日。今年,中宣部、中央文明办开展的“我们的节日”主题文化活动启动仪式将在汨罗举行。
 
这标志着什么?汨罗江,这条“跟着太阳流的河”,因为有幸接纳屈原而让古老的端午习俗有了新的内涵;屈原沉江的地方,端午文化底蕴厚重;弘扬和革新这方端午文化,对于增强爱国主义情感、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。
 
端午,因为屈原更庄重
 
穿过汨罗市区,往东北方向前行。我们来到了玉笥山上的屈子祠,接待我们的是屈原纪念馆原馆长、全国屈学会理事刘石林。他告诉我们,端午,这个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,关于它的起源,因地域和民族而异,竟多达十多种,而纪念的人物或祭祀的神灵也不一样。在水乡,主要起源于先民祭龙活动,因为先民认为龙操纵着风雨雷电,为祈求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,人畜平安,特别是农历五月五前后,既是农业生产重要时节,也是风雨雷电高潮时期,这个日子也就成为祭龙的“最佳选择”。
 
公元前278年的端午节,随着屈原的“惊天一跃”,汨罗江畔古老的端午节的内涵首先、也从此“拐点”:“流行在江南水乡一带、作为荆楚文化源流之一的端午节和这个节日里活动和民俗,人们出于对屈原的崇仰和爱戴,把它们全部献给了屈原,给古老的节日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,让这个节日和节日里所有的活动、民俗都‘姓屈’。”刘石林先生如是说。
 
端午节从此由祭龙到了祭人,由纪念虚无缥缈的龙转为纪念实实在在的人;由纪念喜怒无常、福祸无定的龙转为纪念爱国爱民、上下求索的屈大夫。由“乐龙”到了“乐人”,原先一切让龙高兴的礼仪、一切习俗从此都献给了屈原;一切让龙快乐的活动都化作让屈大夫在天灵魂安宁,一切让龙快乐的活动让百姓自己高兴。
 
汨罗江畔端午节的文化“拐点”,是因为屈原具有一颗伟大的灵魂。他爱国爱民,这有他的作品可以作证———“长太息以掩涕兮,哀民生之多艰”,郭沫若先生说他“热爱人民、热爱祖国、热爱真理和正义”。他的精神渗透在这方土地,更深入了这方人心,成为湖湘文化的源头。他的诗作《楚辞》,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高度完美地结合,其思想性艺术性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,是我国文学的巅峰,特别是诗中强烈的爱国主义,震撼着人们的心灵,成为后世典范,是我国乃至世界宝贵文化遗产。所以,1953年赫尔辛基颁布的四位世界文化名人,屈原名列其中;所以余光中先生说,汨罗江是“蓝墨水的上游”。
 
汨罗江畔居住达九年之久,在这一带行吟畔,呵壁问天,二号站官网注册和渔夫一起驾舟撒网,同农夫一道播种耕耘,帮村姑操瓢扬帚,携稚子嬉戏游玩,向他们倾吐自己满腔爱国忧民的情怀,也从他们中吸取创作营养,在这一带留下了众多的活动遗迹,如纳凉赋诗的桃花洞,吟诵《离骚》的骚坛,涤缨濯足的濯缨桥,巧遇渔父的独醒亭,怀石投水的沉江处,每一处遗迹都有一个感人的传说。他的女儿女媭在这一带有众多的遗迹和传说,如盼父魂归的望爷墩,为父绣像的绣花墩,兜土葬父的楚塘和烈女桥等。
 
这方土地有幸,她以博大的胸襟,接纳了一个被流放的伟人;汨罗江有幸,她见证了伟人生命最后一瞬;汨罗山水有幸,她成为了凝聚伟大民族精神的一个平台;这方人民有幸,他们挽救屈原生命的活动,派生出一项独特的竞渡运动;这方有幸,她所围绕屈原所做的一切,衍化为一种“端午文化”,几千年来得到传承。
 
端午文化成为全体中国人的一种集体信仰,历经两千多年的“文化选择”,成为一种“文化认同”。尽管“十里有三音,百里有三俗”,但各地的端午节,却都拥有相同价值符号,价值指向就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。
 
端午,汨罗遍地是元素
 
在汨罗大地穿行,展现在我们眼中的满是端午文化元素。这些元素引导我们穿过两千多年的时光隧道,让我们看到了一部端午文化发展史,也让我们更加体味到“端午因为屈原更庄重”的意境。
 
在汨罗,原生态的、再生态的、新生态的端午文化共存。
 
原生态端午文化,就是屈原以前先民的端午文化。闻一多先生认为,端午节,“简言之,一个龙的节日”。在汨罗江畔,我们仍然看到了这些原生态端午文化元素的存在。譬如在龙舟竞渡中,汨罗人造龙舟及竞渡中有着独特习俗。偷神木,龙舟底那根主木一定要是偷来的,偷来的木才叫“神木”,造出的舟才划得快。当物色到哪家贮藏着木材时,造舟者在夜间的上半夜,四个人一组,待主人不留神时两个人猛地将木头扛上肩,第三个人即迅速在木头中部拴上一条红布,表示这木头是拿去作龙舟,躲在屋前的第四个人等前面人走了百余米后,则点燃手中鞭炮,激起主人家来追赶。主家知道自己的木被偷去做龙骨木,心中暗喜,跑几步也就不追了。
 
此外,还有雕龙头、关头、亮舟、下水、赞龙舟、回赞、朝庙等一系列“程序”。在雕龙头中,要选一根优质樟木,首先由两名成年未婚男子用手抬起高过人头,意思是高人一等,再放在指定的两条木马上,然后龙舟首司请来的雕匠沐浴焚香,对空朝拜,口中念念有词。念罢,雕匠反身用力将斧头劈在树上,设一香案,插三根香,作三个揖,就完成了雕龙头的第一个仪式。再选一个黄道吉日雕刻龙头,在场的只有三个人,即雕匠、首司、办茶饭的,而且不得脱离现场。生活上,他们粗茶淡饭,每餐吃的是用植物油炒的青菜、豆腐及豆制品之类。但每天必须有酒,意思是无酒不成礼仪。雕龙头的地方属于禁区,不准任何人偷看,雕龙头的3个人也不准与女人同房。龙头雕好做油漆时,不准讲“干了又涂”,而要讲“官得又加”。龙头完工后,就举行庆祝仪式,首司招集全境人员设香案、摆果品,以茶代酒,大锣大鼓,铳炮喧天,由4个儒生,俗称礼生,举行一堂儒礼,称之为行黄龙礼。庆祝龙头完工仪式之后,由首司负责敬奉龙头,摆设茶酒果品,一天到晚不断香火。
 
当屈原成为端午节的主角后,端午文化就进入再生态。许多原生态的端午文化元素和屈原“结缘”,成为一种“质变”的端午文化。粽子,这个端午文化的主要元素,起初是屈原投江后,汨罗江边的人们除驾舟打捞屈原的遗体外,还纷纷将正在祭龙用的竹筒饭、麦面坨丢到河里,祭祀屈原,以示怀念和敬意。相传有一年的端午节,人们又将准备好的竹筒饭和桃、李等鲜果,分发给竞渡渔船,准备投放河里。忽然,西南方向一阵香风吹来,只见屈大夫神采昂然,面带微笑……人们马上向屈大夫施礼问好……并问:“庶民每年向您祭祀的粗食顺乎?”屈原回答:“你们的情意实在太好了,可惜祭品多为鱼虾吃了。”众人问“怎么办”,屈原回答说:“可用竹叶裹饭,呈尖角,鱼虾误视为菱角,再系五色丝线,可镇蛟龙。”以后,这方人们就按照屈原的做法,每年端午节向河里抛丢用彩色丝线捆扎、代替竹筒饭的角粽,祭屈原、慰水鬼、镇蛟龙。
 
插菖挂艾,这一端午文化元素,虽然还保留传统的说法———“荒坡艾叶喷喷香,溪边菖蒲伴石长。青烟剑叶能驱疫,岁岁端午站门岗”,可来了个推陈出新———“五月五日午,屈原骑艾虎。手持菖蒲剑,驱魔归地府。”看,汨罗人把艾叶当成了屈原的坐骑,菖蒲当成了屈原的长剑,而屈原本身则成了为人们守门窗的保护神。
 
龙舟竞渡,这是端午文化最鲜明的元素,自从屈原完成那“惊天一跃”后,祭龙也罢,龙舟下水也罢,他都是这些仪式的主角。在龙舟下水时,人们唱的是这样一首歌:“端午竞渡吉祥歌,汨罗江里龙舟梭;屈原本是神仙辈,大显威严保山河。哟……”在朝完庙,开始划舟后,舟上人齐唱:“可叹楚王是昏君,划”(咚咚锵);“听信谗言贬屈平,划”(锵咚咚锵);“千古忠魂留饮恨,划”(咚咚锵);“万代儿郎祭阴灵,划”(锵咚咚锵)……
 
端午文化发展到今天,引入了许多现代文化元素。所划的龙船不再是“龙头凤尾”,而是标准的国际竞赛用船;竞赛规则完全与国际标准接轨,竞赛氛围完全是“费厄泼耐”式的;昔日那种由于“宁可种输一年田,不能划输一年船”观念主导,导致先后之争而大打出手的现象没有了。
 
此外,汨罗江畔的端午文化元素还有饮雄黄酒、踏青、抢龙水、挂香囊、插栀子花、抹露珠、踏露水、歇端午、采百草、唱老戏、回娘家等,有的“涛声依旧”,有的早已“姓屈”,有的则“与时俱进”了。
 
端午,民族文化交响曲
 
无疑,汨罗江畔的端午文化,是一台民族文化的交响曲,她的基本风格是“神、奇、专、狂”。
 
“神”,就是这里的端午文化具有强烈的神秘感,从雕龙头、偷神木、朝庙、祭屈到龙舟关头,处处充满着不准女人近身和偷看、要在子夜偷大树、要净身三步一跪九步一拜、要杀雄鸡宰肥猪念咒语、要吟唱焚烧祭文等等神秘的内容,显示了浓厚的巫文化色彩,因此有人说汨罗江畔端午文化是“领略巫文化的活见证”。
 
“奇”,就是这里的端午文化中所具有的奇特习俗,除龙舟竞渡、祭龙祭屈、吃粽插艾等活动中有许多奇特仪式外,还有与屈原女儿女媭有关的插栀子花、抹露珠、踏露水等习俗都是这一方特有的,深深烙上了地域文化的特色。
 
“专”,就是因为这里所有的习俗只献给屈原一人,龙舟竞渡是为屈原招魂,吃粽子是纪念屈原,插艾挂菖意喻屈原再生,这些习俗都反映了屈原在这一方的深远影响,也体现了两千多年来人们对屈原的深厚感情。
 
“狂”,就是说这里的端午文化中节日氛围的浓烈性和狂热的参与性。每当江中锣鼓喧天、岸上喊声震地,江中岸上的人们全都沉浸在一年一度的龙舟竞渡的狂热之中;队员和他们的“粉丝”燃放鞭炮、敲锣打鼓欢庆胜利;人们大摆宴席,喝酒吃肉,就是在赛场上争斗过的人们此时也称兄道弟,谈笑风生;下午则分屋场唱戏,人们沉浸在又一次狂热的欢乐中。
 
在汨罗江畔的端午文化这台民族交响曲中,它弘扬的主旋律是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———华夏民族招屈子英魂、励士民壮志、祈社会统一、求国家振兴的强烈愿望,以及忧国忧民、团结求索、奋勇争先的伟大民族精神,这对于激励历代仁人志士和国民的忧患意识,对促进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增强巨大的民族凝聚力、对促进中国与世界的交流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。
 
这台民族交响曲像一个平台,托起了一个人物———屈原不落的辉煌。“屈原在他那个时代是没有名气的,恰恰是汨罗江畔的人们把这个节日献给屈原后,他的名字和事迹才得以留传,他的作品才得以传播,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,成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一面旗帜。从这个意义说,端午节托起了屈原永不落幕的辉煌。”
 
这台民族交响曲中,派生出了龙舟竞渡这一独特的竞渡活动。2号站文章报导屈原完成“惊天一跃”后,每年端午节,汨罗江畔的人们就不断重复着“打捞抢救故事”,并由此形成相沿两千多年的龙舟竞渡活动。这一独特竞渡活动又因它的竞争性、娱乐性而发展,到现在它走上了世界。
 
正是这台民族交响曲,成就了一条世界级的文化名江———汨罗江。汨罗江,正是由于她有缘收留了屈原这位旷世之才,也就伴着端午节这个载体而名扬海内外,成了“蓝墨水的上游”,成了无数人向往的世界文化名江。
 
正是这台民族交响曲,创造了一个东方人的“狂欢节”。端午节这天,人们穿上节日盛装,人们在龙舟竞渡里疯狂,人们在老戏的锣鼓声中欢呼,人们在盛宴上对酒划拳,人们在积极参与中兴奋起每一根神经,激动起每一个细胞,尽情地释放自己的情愫,处处狂热,人人尽欢。
 
端午,从传统走向现代
 
年年端午,今又端午,今年端午不一样。
 
记者在汨罗市区,遇上了正在筹备“我们的节日•端午节”主题文化活动组委会的同志。据他们介绍,这一活动分为三个项目,即“中华经典诵读•端午篇”、“中国汨罗江国际龙舟邀请赛”、“端午文化论坛”。其中“中华经典诵读•端午篇”项目,用“时尚表达”来“诵读经典”,通过诵读屈原的《离骚(节选)》、毛泽东的《沁园春•雪》、范仲淹的《岳阳楼记》、岳飞的《满江红》、文天祥的《过零
(来源:未知)

织梦二维码生成器
已推荐
0
  • 凡本网注明"来源:织梦新闻网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中织梦新闻网,转载请必须注明中织梦新闻网,http://whmagcn.com/。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。
  •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
  • 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,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。




  • 推荐专题上方


图说新闻

更多>>
2号站官网锡吉里耶古城(斯里兰卡遗产)

2号站官网锡吉里耶古城(斯里兰卡遗产)


列表页底部广告
返回首页